“沉没成本”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成本。这些成本包括时间、金钱、精力等。
英国有一句谚语叫“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”,说起来容易,其实做起来很难。
比如在心理咨询中常见的一些案例有:有些人在职场上奋斗十几二十年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级别了,虽然当下企业环境有变化让TA很不舒服了,也有想过去创业,但是终究不愿意放弃,继续凑合着干;还有一些婚姻情感问题,来访者在诉说很多之后,*后会很无奈对我说“毕竟付出了那么多年的感情”...
人往往会非常多考虑过去的投入而忽视了现在和未来的规划,忽视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求,这不能不说是很遗憾的事情!当然,今天,如果按照脑科学的理论来看,的确,当我们还非常执着于过去的一些事物时,至少有一个点是要去思考的,那就是或许当下能够真正刺激我们大脑的东西真的不多,即我们的生活还不够多元和丰富。
心理咨询中,选择继续还是结束咨询,如何在充分考虑“沉没成本”后做出理性选择呢?如果站在来访者的角度,可以考虑如下:
1.如果较长时间咨询效果不佳,那么放弃也是一种选择,如果可以和咨询师说说自己不满意的地方,*后说个再见是*好的,但也无需强求自己。来访者回顾和探讨在咨询中的收获和未完成的议题是必要的,不论是自己去思考还是和咨询师进行*后的探讨。
2.不要太执着于一个咨询师,不论TA的名气多大,也不要因为咨询失败而悲观懊恼,毕竟好的咨询师还是不少的,一般来说“总有一款适合你”。
3.心理咨询只是寻求自己成长、解决问题的诸多方法之一,通过自己不断读书学习,与朋友与有识之士交流等等都是可以帮助自己的。用我十年多前的一位团体心理咨询师的话来说:如果你知道自己要什么,那么方式方法是很多的。所以,了解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非常重要。另外,不忘初心很重要,回到你一开始找心理咨询师时的初衷吧。
站在心理咨询师的角度来说,我当然相信大多数咨询师都是愿意投入、希望可以帮助到来访者的,但是咨询师也不能太执着,因为有些问题可能不是你所擅长的等等,要学会“放手”,如果你已经帮不了来访者了,就不要再耽误或者给来访者带来伤害了。为解决个人未完成的议题或者为了金钱,有些咨询师想法设法让来访者继续留在长程的心理咨询关系里,这样的事情听得不少的。过去时间里,我们行业内都在听某大咖的来访者和他打官司,不论法律判决如何,仅仅看这个咨询师*后的态度和*后的结果,我个人认为他多多少少是有问题的。